中国是农耕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关乎国民生计的重中之重。而我国农业一直在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进步,农业 + 技术不断交叉融合,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农业也不例外。
今年 1 月份,农业部联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规划》中指出,要加速农业区块链大规模联网、数据协同等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农业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推进区块链技术在质量安全追溯、农村金融保险以及透明供应链等场景的应用。
那么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账本,共识信任机制,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未来在农业领域又有多少可能性呢:
✦可追溯性——农产品溯源
区块链用于溯源的技术有三点特性:
链上区块按时间戳记账,上链数据可追溯且不可篡改;数据分布式存储,受多方监管;非对称加密,持有私钥才能对加密信息解密,确保其安全性。
农产品溯源已经成为区块链溯源领域以及区块链 + 农业领域最为常见的落地场景,恰如给农产品发一张唯一数据标识的“身份证”,扫码“解密”就可以了解农产品从种植到交付的品种、生产时间、吃的饲料、货运流转等所有信息,每个信息都将是安全的并且可以实时获得。当今的消费者对食品健康更加感兴趣,如果提供有关农产品的所有供应链信息,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安全性期望,有效提高品牌的地位和议价能力。
✦信用体系
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在建立 to C 信任的同时,也可以构建产业内部 to B 的信用体系,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全产业链的信息透明度和及时反应能力,实现整个产业的增值。区块链技术正在进入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对农业有着深刻的改造。 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及不可篡改的技术,可以把买卖双方的信息公开、透明的呈现给上下游各方以及相关第三方,违约者将被行业抛弃,由此通过互相上链建立起正向的信誉生态,让良币驱逐劣币。
✦智慧农技
当今的农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许多智慧农场、垂直农场概念坚实落地,农作物从生产到交付的过程可能将会更新换代了。对种植者来说,以精确高效的方式监控土壤质量、灌溉、病虫害,农作物的贮存,以及生产、采摘活动都有颠覆性技术的到来。加上 5G 在工业和农业场景的普及利用,使许多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必将助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农村金融
金融领域是区块链应用最活跃和比较成功的领域,但农业金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缺乏有效抵押物并建立契约机制,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这就需要依靠银行、保险或征信机构所记录的相应信息数据。但其中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总体上贷款较难,风险较高。
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信息更透明、篡改难度更高,增加了诚信,降低了成本。另外,应用去中心化功能申请贷款时,将不再依赖银行、诚信公司等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数据信息即可开展业务,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品种小、覆盖范围低,经常会出现骗保事件。将区块链与农业保险结合之后,农业保险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业产权交易方面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会极大的简化农业保险流程。
另外,因为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概念,所以将智能合约概念用到农业保险领域,会让农业保险赔付更加智能化。以前如果发生大的农业自然灾害,相应的理赔周期会比较长。将智能合约用到区块链之后,一旦检测到农业灾害,就会自动启动赔付流程,这样赔付效率更高。
✦精准扶贫
缺乏监督,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往往成为贪腐或诈骗的重灾区,在部分地区,有人优亲厚友,有人套取、挪用扶贫资金,扶贫没办法真正扶持需要帮助的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区块链以其共识、去信任、防篡改、共监管、可追溯等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复杂环境下的信息高效管理,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靶向性”,加强对资金流向、扶贫对象、获得效果等的有效监管,从管理理念和技术上为“精准定位和扶贫”提供坚实信息支撑。
区块链的出现,真正掀开了普惠金融的序幕。基于“区块链 + 精准扶贫”的应用场景,可以探索诚信数据的个性化场景化信用,实现身份链的场景拓展,真正通过区块链让普惠金融走进现实中。
贵阳市政府率先发布了《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其中写道“引入区块链的目的,就是在现有精准扶贫措施基础上,融入区块链技术,全方位跟进精准扶贫进程,综合分析致贫原因,提供精准扶贫新思路、新方法。”
同样在贫困率为 12.4%的西藏,地方政府也与中国银行合作,在 2017 年初推出了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扶贫资金支持保障系统。
上一篇: CNG农业公链:做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撑,让区块链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